江北区三个“致力于”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

近年来,江北区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,把“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”作为全区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固化为“新春第一会”,形成“百千万”联系服务经营主体全覆盖、“小江都能办”、西部金融法律服务等一批特色经验,成功创建重庆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,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获国务院激励表彰,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4亿元、同比增长8%,增速提升至全市行政区第1位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.9亿元、同比增长3.5%,其中完成区级税收34.5亿元(同比增长0.3%)、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4.4%,均居全市行政区第1位,不断吸引经营主体投资江北、建设江北、扎根江北,助力本区域经济发展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
致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

高位推动。区委统筹统揽、高瞻远瞩,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就明确提出“12345”总体发展战略,对“环境优区”行动作了重大决策部署。目前,江北正按照市委书记袁家军赋予江北打造“新重庆建设先行区示范区”的全新定位,奋勇争先,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多场合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贯通“5个先行示范”的“关键变量”,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。连续三年把营商环境大会作为“开年第一会”,每年表彰一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,为获奖企业戴大红花,利用市级及以上主流媒体、江北嘴十屏联动等载体,广泛宣传推介优秀企业,让企业有满满的获得感。同时,江北还开展“营商环境十佳案例”“服务经营主体十佳实践案例”征集活动,累计1300余万人次参与网络投票,推选出具有“江北辨识度”的优秀案例。

江北区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大会

专班落实。在区发展改革委设置营商环境办公室,配备5人专职专班协调推进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举措和工作任务,构建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、综合专班统筹推进、工作专班分头落实”工作格局,每季度召开指标运行调度会和专项指标推进会,项目化、清单化落实营商责任,重大问题提请区政府研究解决。

措施有力。推出江北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10条并迭代升级为20条,出台江北嘴“金10条”“满天星”行动计划10条、民营经济12条等支持企业发展的惠企政策。指标牵头单位结合自身情况,制定了《江北区提升“获得电力”“获得用气”服务水平专项行动方案》《关于优化江北区法治营商环境实施方案》等专项提升方案40余个。

致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

优化市场环境。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投用全市首个市场监管智能服务终端,实现“家门口”“24h不打烊”自助办照、领照服务,2024年上半年新增经营主体1.49万余户。公开发布民间投资机会清单3期,举行“三攻坚一盘活”改革突破国资民企协同发展资产推介会,集中发布113个国资民企协同发展项目,推出五宝国际生态运动城等合作场景,储备20亿以上重点在谈项目60余个以及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、“满天星”计划等项目200余个。

健全法治体系。整合法律服务功能,投用集公共法律服务、诉讼服务、检察服务、警务服务“四大功能”于一体的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,探索金融类案件立案、审判、执行全流程网络化、无纸化、批量化新模式,实现案件“即收速结快执”。深度打造“示范判决+诉前调解”新模式,加强类案指导,积极引导企业以“双赢、多赢、共赢”方式妥善化解物业服务合同、产品责任等纠纷,区人民法院与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,在全国第四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上获评全国典型事例。

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在江北嘴授牌成立

提升政务效能。升级智慧政务平台至3.0版,在全市率先落实落地“一窗综办”改革,创设首席服务代表制度,抢抓新“渝快办”平台在区试点机遇,颗粒化梳理事项办事流程和办事材料,完成1000余事项流程系统配置,实现86.2%事项网上可办。70项一件事集成服务落地,“就医服务一件事”“收养和户口登记一件事”在区试点,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指标晾晒位居全市前列。率先推行“房产+电力”联动过户,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5200件,办理不动产双预告“带押过户”169件。深化“电子税务局”应用,重庆首例非居民企业跨境办税在江北落地。打造“小江都能办”品牌,实施建筑许可、用能报装跨前服务,探索“验登合一、交房即交证”等模式,海尔洗碗机生态工厂项目打破海尔集团项目建设最快纪录。

激发创新活力。投用全市首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,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重庆代办处,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。出台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》《知识产权与技术资助及奖励办法》等政策措施,健全“众创空间—孵化器—产业园”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深蓝汽车“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”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,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.45件,年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61件,排名全市第1名。落地运营全市首家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、西部金融培训中心,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、市级3家,选树10名杰出英才,累计引育“塔尖塔基”人才770人。

完善要素保障。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建成金融服务港43个,15分钟金融“服务圈”全面建成,开展融资对接会238次,为11185户经营主体放款113.31亿元;擦亮“红金渝”品牌,开展“党建增信·融资助企”活动,某公司获得贷款700万元,贷款利率从5.35%下降至3.8%。构建水电气讯联合报装服务创新,实现“一窗受理”“一表申请”“一同踏勘”“一口答复”“一并审批”“一次办成”,今年以来联办窗口累计受理咨询、办理1000余件。

致力联系服务企业全覆盖

实现“服务找企业”。创新建立“百千万”联系服务经营主体全覆盖工作体系,做实“区级领导对口联系百家重点企业、行业部门对接千家“四上企业”、镇街园区通过网格专员保障全区近13万家经营主体”机制,划分网格666个,配备服务专员1200名,双向信息“快抵直达”,推动联系服务全覆盖。截至目前,累计联系服务超18万家次,解决企业诉求近1.8万件。

数字赋能服务企业发展。率先在“渝快办”平台开发“小江都能办”企业服务专区,为企业配备线上服务专员;上线联系服务经营主体数字化平台,通过数字化、智能化手段,进一步助企纾困解难。

“三解”原则让企业满意。针对企业诉求能解决的,“现场办”“当天办”“马上办”“闭环办”;对不符合政策规定、法律法规的,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;对解释了不满意的,当好“出气筒”,力争让企业解气。

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这场“你追我赶”的赛马比拼中,江北区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历史担当,从一点一滴做起,扎扎实实努力成为营商环境的“高地”、要素集聚的“洼地”、投资兴业的“宝地”、企业发展的“福地”。

来源:市发展改革委